成都80后“守墓人” 误打误撞入行今成行业“标兵”
人生无大事,唯生死系之。相对于生的喜悦,死带给人们的总是无尽悲伤,却又是不容回避的话题。多年来,我国致力于推进殡葬改革,从沿袭上千年传统殡葬到现代化殡葬,成效渐现。而在复杂的殡改背后,是这样一群人默默的付出,尽最大努力给予逝者最后的尊严,他们是殡葬行业带头人、一代殡仪“宗师”、80后的“守墓人”……
6月8日起,成都市民政局联合四川在线推出基层殡葬职工、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先进典型人物系列专访,走近这样一群有着特殊使命的人。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实习生 付策民)“工程部!工程部!广柑园XX号墓位右边的玉狮有点松动,麻烦派个人维修下……”早上9点半,换上制服的邹冬梅开始了当日的园区巡查工作。
邹冬梅还记得刚到长松寺公墓第一次值夜班的情形,“其他两个同事一起巡园去了,我一个人待在办公室,安静得有点吓人!”而如今,邹冬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5年,是长松寺公墓的老员工了,去年还代表升上参加第三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墓地管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奖。
她“误打误撞”入了行 五年过去成了行业“标兵”
换做以前,邹冬梅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的人生竟与殡葬行业有交集。那是5年前的一天,准备换工作的邹冬梅来到龙泉驿区的人才市场,她此前从事酒店管理相关的工作,料想着能找一份类似的工作。
在人才市场转了一圈后,邹冬梅有些累,随意找了处地方坐了下来。旁边两个人的对话引起了邹冬梅注意,“一个人在填简历,另一个人问他以前是做什么的,他说了负责哪些方面的,我就在想和我之前工作接触的差不多,然后我也填了份表。”就这样“误打误撞”,邹冬梅走进了长松寺公墓。
家住龙泉的邹冬梅原本就知道长松寺公墓,但和普通人一样,此前几乎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山脚下时,邹冬梅心里还有些后怕,甚至有一瞬间想打退堂鼓的念头,但上山后,山上的景象改变了她的看法,“看到这边的大门、绿化,看起来非常漂亮,像一个公园一样,完全没有阴森恐怖的感觉。”
虽然是误打误撞入了行,但一晃眼,邹冬梅已经在这里待了5年时间。通过不断学习,她也成长为一名行业“标兵”,去年还代表四川省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墓地管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奖。
这份职业让她心态更平和 给予她一颗感恩的心
在邹冬梅心中,殡葬服务和酒店服务区别并不大,同样作为细节服务,如果一定要区别的话,那就是殡葬服务更加偏向于精神化。
5年来,让邹冬梅感触最深的是,这个行业或许是接触过太多生死,让人的心态变得更加平和,更教会了她有一颗感恩的心。她曾经接待过一对来挑选墓位的夫妻,“他们是来为孩子挑选墓地的,原本孩子就快留学毕业回国了,却不料遇到一场车祸。”那一路上,夫妻俩断断续续地向她讲述着发生在他们身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经历,邹冬梅几乎没怎么说话,只是默默地听着,希望能聆听缓解对方的悲痛,“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让我知道了要珍惜身边每一个人。”
和普通人一样,邹冬梅除了工作,最大的快乐还是和家人在一起。性格温和的她喜欢旅行,每当放假时,她总会带着儿子去到各地,看看不同的风景,体味不一样的生活。
据邹冬梅说,在长松寺公墓,几乎有百分之七十的同事都是女性,早上上班前,姐妹们总会跳一段舞来提神。因为墓园的工作更多的是与孤独和逝者为伴,所以他们这群现代“守墓人”们希望更加努力向上坚守好这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