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蓝天保卫战 绿色环保过清明

在清明将至的时期,西南地区最大的公墓——成都长松寺公墓,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组织特色活动,推广文明祭扫方式,努力打造成为传承人文精神的平台和凝聚血缘亲情的纽带,着力于生态环保祭与节地生态葬的宣传推广落实,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宣传引导活动。长松寺公墓开元广场上人流如织,前来祭祀扫墓的市民熙熙攘攘,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氛围中,度过一个内涵丰富的清明季。


微信互联网+打造新形势下的绿色祭祀
无论身居异地还是远在他乡通过长松寺官方微信平台发送思念文字,即可在长松寺开元广场大屏幕上同步显示,让爱和温暖永远相伴,通过微信远程祭祀,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而且更加低碳环保。
结合央视热播朗诵者举办诗歌朗诵会引导精神祭祀
今年年初起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的大型《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长松寺结合当下热点,举办大型清明诗歌朗诵会,邀请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员,四川省语言学会理事,中华诵读联合会会员,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张企予;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余彩两位朗读者,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诗歌文化盛宴。活动选取了泰戈尔、冰心、舒婷、席慕蓉、歌德等著名文人的诗歌作品,作为朗诵内容,市民可以从中挑选诗歌让两位朗读者进行朗诵,将喜爱的诗文献给自己的亲人。活动旨在引导市民由传统祭祀推演到精神文化祭祀的层面上来,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广大市民纷纷点选朗诵,长松寺开元广场上充满了文化祭祀的氛围。
非遗民俗文化演绎出浓浓的传统情怀
今年长松寺将非遗传统民俗文化融入绿色清明系列活动,吹糖人、画糖画、棉花糖、叮叮糖、捏面人、剪纸、编织中国结等,旨在让市民在扫墓踏青之际更能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精彩乐趣,从而进一步体会清明文化的丰富内涵。而且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环保祭祀的主题所开展,即所有活动都是让广大市民免费参与,用这些民俗工艺品、经典小食品兑换自愿弃烧香蜡纸钱市民们。让人们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更深层次理解保护环的深远意义。
设置大型鲜花处免费兑换香蜡纸钱
为了倡导广大市民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今年清明期间,成都长松寺公墓持续开展“生态环保鲜花祭祀”大型生态环保祭祀系列主题活动,在开元广场、贵妃园及停车场等集中点位设置鲜花兑换处免费兑换鲜花,文明祭祀,并安排专人进行鲜花兑换香烛纸钱的宣传引导工作,劝导群众不要燃放鞭炮烧香蜡纸钱,以鲜花祭祀。
联手志愿者流动劝导宣传文明祭祀
联手志愿者,在公墓园区停车场、主通道、人流集中区域,主动出击劝导市民广泛发放生态环保祭祀宣传资料,通过耐心的劝诫引导群众文明祭祀,摒除陈规陋习,放弃祭祀纸品、燃放烟花爆竹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祭奠方式,树立科学文明、环保节俭的祭奠方式,如清扫墓碑、种植草木、敬献鲜花等,既不污染环境,又能给下一代树立起健康、环保的观念,大力弘扬文明祭扫新风,从而营造了浓浓的生态环保清明节文化氛围。
名家书法墨宝引领文明祭祀精神寄托
以书法墨宝换取香蜡钱纸,号召市民文明祭祀,特别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2位知名书法家助阵,面向大众现场展示书法艺术的魅力与精髓,唤起人们对人文艺术与自然之美的崇尚之情,从而感召人们提高环保意识。对于前来求字的客户都是免费提供,前提就是用带来的香烛纸钱兑换,对此,两位书法家谈到,过去每年清明节期间都会和家人都会去烧香祭祖,自身也感觉到传统烧纸钱香蜡的祭祀方式确实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最近几年,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确实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在遵循传统亲情孝道文化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环保意识,以绿色环保生态的方法来祭祀。所以能借着长松寺这个平台,为支持环保事业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也感到非常荣幸。而广大市民选择用鲜花祭祀等环保的方式,书法家则可按需求题写下思念寄语、经典名句、诗词名言等等,书法家的题字既可以用来寄托对亲人的一份哀思,还可以带回家中装裱起来,让这份环保且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思念之情长青不衰,收到了良好的宣传引导,市民纷纷点赞。
改变传统祭祀奏响音乐倾诉衷肠
近年来每至清明之际长松寺特邀民乐表演家,身着传统服装在园区开元广场现场演绎传统民乐,一曲一曲动人心弦的经典名曲,极富感染力。而特别之处就在于,这样的表演不是在作秀,而是要宣扬一种高雅和富于内涵的纪念方式。其实,祭祀亲人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比如在亲人的墓前念一首生前最爱的诗,唱一首经常唱的歌,或是放上一段亲人最爱的电影等等,从过去传统的实物纪念,更多的转变到精神层面。因此特别推出,号召市民放弃燃烧香蜡钱纸,以奏响音乐的方式,来献给亲人,以此寄托思念。活动一经推出,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市民里三层外三层的驻足,争先将自己所来的香蜡钱纸扔进回收处理箱,纷纷支持这样有文化有内涵的祭祀方式,并表示在以后的祭祀活动会更多的选择精神上的绿色环保的殡葬方式。
持续十六载面向社会免费捐赠生态环保葬
去年民政部联合九部委出台《关于推行节地生态葬的指导意见》,将节地生态葬这种利国利民的葬式推演到一个新的高度。成都长松寺公墓自2002年起,每年发起生态环保葬的捐赠活动,向全社会热爱环保以及家庭困难人士免费捐赠生态环保葬,至今已持续16个年头,不断引领着全省乃至全国绿色殡葬改革事业的先锋。如今成都长松寺公墓已开发出树葬、花葬、草坪葬三种生态葬式,红梅园、黄桷园、玉兰园、芙蓉园4个生态葬园区共计上万个生态环保葬穴位。结合生态环保葬,成都长松寺公墓更加注重其后的生态环保祭祀,因为葬只有一次,而祭祀却是N次的延续,因此生态祭祀显得尤为的重要,因此成都长松寺公墓在加强生态环保葬引导推进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保祭祀,因而所有在成都长松寺选择生态环保葬的市民,都自愿签署与公墓方一份《生态祭祀承诺书》,承诺在今后的祭祀活动中采取鲜花等绿色生态的祭祀方式,此举受到了市民的一致推崇。